您的当前位置: 神经痛 > 相关医院

冬季如何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每年冬季11月至来年3月气候寒冷,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时期,此时期要适当调整生活方式,降低发病的风险。那么,老年人冬季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不宜过早晨练和剧烈运动

老年人晨起突然大幅运动,神经兴奋性突然增高,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冬季室内外温差逐渐增大,有些老年人喜欢晨练,甚至四五点就外出锻炼,此时室外温度较低,心脑血管受寒冷刺激剧烈收缩,使得本来较高的血压升得更快,从而增加了心脑血管意外发生的可能性。寒冷季节户外运动最好在下午4点左右进行,此时可做一些有氧运动,如打太极拳、八段锦等慢而轻柔的运动。盲目进行过度、剧烈运动也可能诱发心脑血管意外发生。运动时间和强度要适当,以身体微汗、不感到疲劳、运动后自感身体轻松为准,而且贵在坚持,每周坚持活动3~5天为宜。

日常注意“防寒保暖”

冬季寒冷,首先要避免严寒刺激,特别是当寒潮袭来,气温骤降时,要注意及时添衣。心脑血管遇冷容易收缩、痉挛,导致心脑血管供血不足,进一步诱发心肌梗死或者脑梗死等意外疾病,因此要注意防寒保暖。另外老年人尤其有心脑血管基础疾病的人勿用冷水洗脸、洗衣,以免寒冷刺激导致血压升高。

情绪平稳忌冲动,情绪激动是心脑血管病的大忌,冠心病、高血压病等患者尤其要放宽胸怀,避免精神紧张、情绪激动、过度劳累、生活无规律、失眠、焦虑等,这些因素可使脂代谢紊乱,进而增加患病风险。另外,中老年人不要长期打麻将、下棋,避免久坐久站,并且要保持心平气和,尽量少生气。

起床注意“三缓慢”

起夜要慢:很多老人都有起夜习惯,注意勿起床太猛,以防因血压波动太大导致晕厥,或夜间视线模糊而摔倒。切记,起床时动作要缓慢,先开灯,坐上片刻再下床。

早上起床要慢:睡眠醒来时先在床上躺一会儿,待身体“醒透”后再起床,避免猛起诱发心绞痛、中风等疾病。

起床后排便要慢:老年人群用力排便会使腹部压力增高,而增高的腹压会让心脏排血阻力增加,使血压升高、心肌耗氧量增加,从而导致心脑血管病发生,所以排便勿过度用劲,排不出来不要勉强,可在医生指导下适当服用通便药物。

饮食注意“两多两少”

心脑血管病的主要病因是高血压、高血脂,平时饮食要清淡,减少脂肪摄入,注意“两多两少”,并戒烟限酒。

膳食纤维有降低血清胆固醇浓度的作用。膳食纤维含量丰富的食物主要有粗杂粮、豆类、海带、蔬菜、水果等。平时可以多吃具有降脂功能的食品如洋葱、大蒜、香菇、木耳、芹菜等。

豆制品适当多吃,因为大豆富含多种人体所必需的磷脂。常吃豆腐、豆芽、豆腐干等豆制品,有益于人体健康,可预防心脑血管病发生,降低患病风险。

食盐摄入要少,食盐过多容易引起血压升高,专家建议普通人群食盐日摄入量不超过6克;50岁以上人群、高血压病、糖尿病、慢性肾病患者食盐日摄入量应在4克以下。平时要少吃咸菜、酱菜等高盐分食物。

脂肪和胆固醇摄入要少,脂肪摄入应严格控制,每日不超过30克或占总热量的15%以下。胆固醇日摄入量应控制在~毫克以下为宜。避免食用高胆固醇食品,如动物大脑、脊髓、内脏、蛋黄等。

另外,冬季进补要根据个人体质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切忌盲目进补。进餐时以七八成饱为宜,勿暴饮暴食。

定期体检不可少

经常体检可提前发现疾病或者致病因素并及早治疗。35岁以上的人应经常测量血压,血压超过或等于/90mmHg就应采取相应的药物治疗或调整生活方式进行干预。高血压病人要谨遵医嘱按时、按量坚持服药,不可擅自减药或者停药。

重点提醒,心脑血管疾病在发病前多数人都有血压升高或波动、头痛头晕、手脚麻木无力或者心慌、心前区憋闷等先兆,发现后要尽早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专家介绍

郭瑞光

心血管内科

主任医师

擅长:心血管病及危重重症的诊治,如高血压、冠心病、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病、急性左心衰、各种心律失常、急性中毒等。

王宝平

心血管内科

副主任医师

擅长:各型冠心病、高血压病、心肌梗塞、心肌病、风心病、心律失常等心血管疾病的诊治。

赵瑞花

心血管内科

副主任医师

擅长:在诊治高血压、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心衰、心律失常等经验丰富。

梁淑香

心血管内科

副主任医师

擅长: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高血压病、风心病、心肌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心血管疾病的诊治。

李晓君

心血管内科

副主任医师

擅长:冠心病介入治疗、缓慢心律失常起搏器安装及高血压病和各种心肌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的诊断治疗。

刘林强

心血管内科

副主任医师

擅长:擅长冠心病、高血压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诊断及治疗等方面的工作,对冠心病介入治疗及缓慢心律失常起搏器安装有独到之处。

卢永艳

心内科

副主任医师

擅长“双心”同治,擅长冠心病、高血压病、心衰及各种快、慢型心律失常的诊治。

潘显辉

神经内科

主任医师

擅长脑血管病、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癫痫、周围神经疾病、神经症等诊治。对脑血管疾病规范化诊治和预防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于洪波

内分泌科

副主任医师

擅长:糖尿病和糖尿病神经病变、血管病变、糖尿病肾病等并发症的治疗,甲亢、通风、肥胖的治疗。

李有忠

中医科

副主任医师

擅长:诊治风湿免疫性疾病、消化道疾病、心脑血管疾病、骨关节疾病、慢性肾病、老年病等。

张春玲

内分泌科

副主任医师

擅长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的诊治,特别是对于甲亢、甲减、甲状腺炎、甲状腺结节、妊娠甲状腺疾病等各种甲状腺疾病治疗效果极佳,能熟练运用甲状腺细针穿刺进行甲状腺疾病的诊断及治疗。

崔黎明

肾内科

副主任医师

擅长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症,高血压肾病,糖尿病肾病,狼疮性肾炎,过敏性紫癜肾炎,泌尿系感染,肾功能衰竭,痛风的诊断及治疗。

刘福岭

神经内科

主任医师

专业特长/擅长领域:脑血管病、癫痫、脑炎等神经科疾病。

窦桂忠

神经内科

副主任医师

擅长:从事神经内科专业疾病的医疗和教研工作20余年,具有扎实的医学理论水平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多年来一直承担潍坊医学院五年制的临床教学工作。连续多年评为潍坊医学院优秀教师。开展了微创颅内血肿抽吸治疗脑出血等先进技术。先后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多项论文获奖;学术专著编写1部。擅长脑血管病;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运动障碍以及感染性疾病;癫痫;周围神经疾病;神经肌肉接头和肌肉疾病等的诊治。对脑血管疾病规范化诊治和预防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孙贤桢

神经内科

副主任医师

专业特长/擅长领域:主要研究脑血管疾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梗死、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静脉血栓形成以及血管性痴呆等)、癫痫疾病、周围神经疾病(三叉神经痛、面神经炎等)、运动障碍疾病(帕金森病等)的诊断和治疗。尤其擅长脑血管病、重症肌无力、周围神经疾病、失眠症、头痛、运动障碍疾病等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对脑卒中、抑郁症、头晕、头痛、运动障碍疾病等的诊断和治疗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刘新东

皮肤科

副主任医师

从事皮肤性病的诊断治疗及教学工作30余年,具有扎实的医学理论、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皮肤性病的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病的诊断和治疗。

杨有勤

骨外科

副主任医师

专业特长/擅长领域:脊柱外科:颈椎病、颈椎和腰椎间盘突出、腰腿疼、四肢麻木、脊髓肿瘤诊断治疗、四肢外伤、骨折骨病诊断治疗

医院分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fdghi.com/xgyy/1236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