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性疼痛是癌症最常见也是让患者最痛苦的症状,剧烈的疼痛甚至比手术时的切割还要痛,让患者无法入睡,不思饮食,严重的影响了他们的生活治疗和生存期,更有出现轻生念头,甚至自杀。但在癌痛治疗中,患者常常受到一些错误观点误导,影响治疗效果,其中常见的误区有一下几点:
一、非阿片类药物比阿片类药物更安全
其实,对于需要长期接受止痛药物治疗的患者,使用阿片类药物更安全有效。
阿片类药物没有剂量限制性毒性,也就是说阿片类药物的多数副作用可以耐受,随着用药时间延长而逐渐减轻,甚至消失。长期使用阿片类药物止痛也很少对肝脏及肾脏等重要器官产生毒性作用。
相比之下,非阿片类止痛药物长期应用会产生严重的副作用。不仅可引起胃肠道溃疡、出血、肝肾功能损伤,并且还会抑制血小板功能。长期、大剂量对乙酰氨基酚还可引起肝脏毒性。其他辅助止痛药物毒性反应也比较大,多适于短期应用,不宜长期使用。
因此,如果能正确使用,阿片类药止痛效果显著,适于长期慢性癌痛的控制,比非甾体类药物和其他辅助止痛药物更安全。
二、服药后仍有疼痛便立即换药
初次接受阿片类药物治疗时,医生往往采用较小的起始剂量,根据止痛效果逐渐调整药物剂量,要找到患者合适的有效剂量大约需要3~5天,有时更长。所以在止痛治疗的最初一两天,疼痛可能有所控制,但不如患者和亲属所期望的那样有效,此时患者一定不能自行停药,和医生多沟通将有助于医生尽快把止痛药物剂量调整到患者适合的最佳剂量。
三、一旦使用阿片类药就可能终生需要用药
当疼痛的病因已祛除或得到有效治疗后,阿片类药物的剂量就可逐渐减少,直到停药,全过程是安全,可行的。认为阿片类药物“一旦使用就停不下来”的观点是不正确的。
临床上确定有晚期恶性肿瘤患者需要一直服用阿片类止痛剂,直至生命结束,这是患者病情的需要,而不是阿片类药物的缺点所导致的不能停药。需要注意的是,长期使用阿片类药物时不能突然停药,以避免戒断综合征出现。
逐渐减量停药的具体做法为:
1、如果一位患者,按时服用固定剂量的吗啡已有4~8周,完全无疼痛,则可减量20%~50%。
2、如果减量后疼痛又加重,则增加剂量到原来的水平。
3、如果疼痛没有复发,患者感觉良好,无腹泻等激动症状,7~10天后在此基础上再减量25%,直至每日吗啡用量减至10mg时停药。
4、不要试图通过延长服药间隔时间达到减量目的。比如原来口服奥施康定,每次40mg,每12小时1次,可减量为每次30mg,每12小时1次,而不要40mg每日1次。
四、用阿片类药出现恶心、呕吐等副作用时要立即停药
除便秘外,阿片类药物的副作用大多是暂时性的。阿片类药物的呕吐、镇静等副作用一般仅出现在用药的最初几天,数日后症状多自行消失。对阿片类药物的副作用进行积极预防治疗,可以减轻或避免副作用的发生,使患者顺利接受阿片类止痛治疗。
治疗要按照医生指导进行,随意或不按时服药没有任何好处。如果药物没有起到预期的作用或引起了副作用,更不要一停了之。一定要尽快找到医生,告诉他(她)这一切。如果有可能,把有关副作用做好记录,看病时带上。
五、只有疼痛剧烈时才用止痛药
对于疼痛患者,及时,按时用止痛药才更加安全有效,而且所需要止痛药强度和剂量也较低。、
持续存在的疼痛本身可以使疼痛加重,其原因是疼痛信号的不断传入,反复刺激,不仅使神经系统发生功能性改变,还导致永久性的损害,表现为痛觉过敏和异常疼痛等难治性疼痛问题,不仅止痛药的剂量要打,而且止痛效果也较差,为疼痛的治疗带来困难。此外,长期疼痛还会影响患者的情绪和心理健康,极易产生抑郁、焦虑,会加重患者的疼痛感觉,也会形成恶性循环。
因此,当疼痛一开始出现时就应该及早给予积极治疗,而不要等到疼痛剧烈时才用止痛药。
六、只有终末期癌症患者才用最大耐受量阿片类止痛药物
阿片类止痛药的用药剂量,在不同患者之间存在较大个体差异,与肿瘤分期的早晚无直接关联。
需要使用大剂量阿片类药物治疗的患者多为神经病理性疼痛或其他难治性疼痛,这些疼痛之所以难控制主要与神经受累有关。还有些年轻患者应自身血流动力学特点,药物代谢,排泄速度快,需要的止痛药物剂量比其他人群大。
因此,止痛剂量因人而异,因疼痛而异,对于任何严重疼痛的患者,无论肿瘤临床分期及预计生存时间长短,只要止痛治疗需要,都应使用患者能耐受的足够、有效剂量。需要大剂量止痛并不意味着疾病已属晚期,患者切不能因此顾虑而拒绝有效的治疗,失去缓解疼痛的机会。
七、治疗疼痛不能用抗癫痫、抗抑郁药物
部分神经痛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疑惑:为什么治疗疼痛还要使用抗癫痫和抗抑郁药物,而本身并没有癫痫和抑郁症。
其实,神经病理性疼痛往往是神经异常电活动所致,治疗神经痛时使用抗癫痫和抗抑郁药物正是为了抑制神经的异常电活动,而且临床应用已经得到证实,确实取得了比较好的疗效。
北京看白癜风哪间医院效果好北京治白癜风哪家医院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