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脾胃杂谈
说起来炎症,大家应该都比较熟悉了。
对于一些没有医学基础的人来说,提到炎症就会想到胃肠炎,咽炎、肺炎、肾炎、胆囊炎等等这些炎症的疾病,也能说出一些来,因此,大家对炎症这个病很熟悉。
现在人看病动不动就是消消炎,感冒了需要消炎,咳嗽了要消炎,发烧了要消炎,腰疼、牙疼、头疼、胃疼几乎都是要消炎症,我们有那么大炎症吗?
炎症中医一般称为内热,内火旺盛,或经络不通瘀堵了,它的局部表现为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当然也会伴随发热、末梢血包细胞计数改变等反应。但是这一系列的表现,在中医看来都是火和热的表现。
很多患者一旦有炎症,就以为是上火了,就会自己找一些清热消炎的药来吃,实火倒是好的快,虚火也可以把症状压下来,但是这样的情况,很容易反复,最后病没有治好,脾胃却被败坏了。
其他的炎症,我们今天就暂时不说,今天我就跟你们分享一例胆囊炎的医案。
胆囊炎可以分为急性和慢性的两种,而且胆囊炎,经常是和胆结石一起存在的。
胆囊炎常见的临床症状:右上腹疼痛,可以放射到右肩和右肩胛骨下角处,一般患者还会伴有消化不良,厌食油腻食物,上腹部闷胀、嗳气的症状。中医一般把这种情况归属于“胁痛”的范畴,一般是从肝胆论治。
之前有个胆囊炎患者,38岁,胆囊区疼痛,睡觉时会加重,西医诊断为胆囊炎,让患者服用消炎利胆片没有效果后,于是来到我的门诊。刻诊:舌苔白腻,脉象弦细滑。
用方:小柴胡汤加味柴胡疏肝散加味。
结果怎么样呢?
胆囊区疼痛缓解,另外患者补充症状,说睡觉时流口水,脉象弦滑,舌淡苔白腻。于是调整用方。
为什么患者用了消炎利胆片没有用呢?
消炎利胆片的主要作用是清热、利胆、祛湿。但是我上面说了,当时其脉象是弦细滑,应该是肝胆郁滞,气行不畅。所以消炎利胆片主要是消炎清热,效果不太明显。
胆藏于肝内,蕴藏胆之“精汁”,肝经属肝络胆,肝胆互为表里,肝为风脏,喜性条达,二者共司升发疏泄之职,所以慢性胆囊炎初期多以肝胆气滞为常见,需要将治疗肝胆放于首位,重在疏肝利胆、行气解郁、柔肝止痛为法,以调畅气机、疏肝利胆为要。
方用小柴胡汤以运少阳之枢,合柴胡疏肝散以畅肝之疏泄,疏泄及,腑气自通,其病则愈。常用的药物如枳壳、柴胡、白芍、郁金、香附、元胡、川楝子、陈皮、青皮等。
胁痛的原因,可能会因为肝气郁滞或者是气滞血瘀、或者是肝胆湿热,当然也有肝阴不足,或者其他脏腑受伤所导致的,因此不能简单的把胆囊炎归为“炎症”,盲目的利用清热利湿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