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又收治了1例带状疱疹男性患者,入院完善相关检查后,积极给以抗病毒、营养神经、止痛、改善循环、外用涂抹止痒/止痛/抗病毒药物后,现患者住院10天,疼痛较前明显改善,所出疱疹已结痂。为进一步总结学习此类疾病的规范性治疗,特将有关资料整理如下,与大家共同学习。
一、概述及发病机制
带状疱疹,中医又称“缠腰龙”或“蜘蛛疮”,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引起,该病毒具有嗜神经、嗜皮肤的特性。当初次感染时,无免疫力者出现水痘,愈合后残留的病毒潜伏在脊神经后跟或颅神经的神经节中(三叉神经节)。当VZV特异性的细胞免疫力下降时,如感冒、劳累、受凉、免疫缺陷病、使用激素、肿瘤、创伤、白血病等,潜伏的病毒再次激活和繁殖,并沿着神经纤维迁移至皮肤,使受侵犯的神经及皮肤产生剧烈的炎症、坏死,从而引起神经痛及皮肤疱疹(如下图1、2)。如果早期抗病毒治疗不及时,当疱疹消失后持续疼痛时间超过3个月者,称为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
图1
图2
二、临床表现及常见并发症
1.神经痛是本病主要特征:呈灼烧样、电击样、搏动性或针刺样疼痛;
2.皮肤疱疹:如图1、图2所示,呈红斑-皮疹、皮疹-水疱;集簇性分布、沿某一神经呈带状排列;
3.一般病程2-4周;
4.常见并发症:脑炎、肺炎、结膜炎、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三、其他类型的带状疱疹
眼部带状疱疹
耳部带状疱疹
四肢带状疱疹
播散性带状疱疹
四、治疗:抗病毒、营养神经、止痛、抗炎、外用药物。
1.抗病毒治疗:是最主要的治疗手段,能明显缩短病程、减少PHN发生率及其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约早给药,效果越好(皮疹出现后72小时内)。目前常用的抗病毒药物有阿昔洛韦(即可口服、也可静脉给药)、伐昔洛韦、泛昔洛韦。
阿昔洛韦用量及用法:口服用药:儿童:3-6mg/kg每日5次;成人-mg5次/日疗程7-10天或静脉给药:每次5mg/kg每日3次7-10天。
2.营养神经:口服维生素B1片20mg/次3次/天;维生素B12或甲钴胺胶囊0.5mg/次3次/天。
3.止痛:
(1)非甾体类抗炎药、三环类抗抑郁药物:如消炎痛25mg3次/天;布洛芬胶囊mg3次/天;多赛平片25mg3次/天。
(2)抗癫痫药物:卡马西平有良好的止痛效果。口服初始剂量为mg2次/天;第2天起,每日增加-mg,直到疼痛缓解。维持量为每日-mg。加巴喷丁胶囊第1天一次mg或mg/次3次/天;第2天一次mg3次/天;第3天一次mg3次/天。此后,剂量随临床疗效进行调节。
(3)阿片类药物:口服曲马多一次50-mg,必要时可重复给药。但每日不超过mg,易产生耐药及依赖,不宜长时间用药。
4.抗炎:糖皮质激素:如果在没有使用抗病毒药物时使用激素没有任何效果,只有与抗病毒药物联合应用时才能减轻症状及缩短病程,且只能与阿昔洛韦联合使用,与其他抗病毒药物联合应用未见相关文献报道。
泼尼松30mg/天一般疗程7-10天。
5.外用药物:阿昔洛韦软膏、炉甘石洗剂、红霉素软膏、扶他林乳膏等。
五、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治疗
当疱疹消失后持续疼痛时间超过3个月者,称为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是带状疱疹发生率最高的并发症。
其治疗方法主要有:
(1)药物治疗:同上;
(2)外用药物:同上;
(3)物理治疗:激光治疗、微波治疗;
(4)中医治疗:针灸、电针、拔罐等;
(5)神经阻滞:交感神经阻滞、鞘内注射、神经根阻滞或破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