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神经痛 > 相关医院

杭州是吴越国都城,与一个人有关,钱塘江还

文|冷丝

栏目|旅游文化

吴越开国大王名叫钱镠,又誉为“钱王”,属于五代十国时期,巅峰时曾拥有领土13州和1郡,也就是我们现在的江苏南部、福建北部和浙江全部,杭州就是吴越国的都城。

我们在西湖边上的柳浪闻莺到涌金门这一带能够看到钱王的塑像,就是为了纪念他而设立。

钱塘江这个名称之所以有一个“钱”字,也是因为钱王的缘故。

吴越时期的杭州叫西府,统辖11个县,城市建设呈现南宫北城,前朝后市的布局,在扩城的同时规划处城市主轴线,后来的杭州基本都沿袭了这一城建规划安排。

那个时代的钱塘江比现在要宽阔很多,没有堤坝,钱王为了解决钱塘江的水患问题,填海筑堤,同时设立“都水营田司”修治内河。而且,钱王还建立了一支专门的部队负责水利工作中的修治与疏浚,挖通支流小泾防水灾。

不用说,那个时代的水利工程为吴越时期的农业生产起到极大的积极作用,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丝织业、与瓷器业也随之再度兴起,杭州历史上官营织造的开端就起源于此,吴绫、缭绫、越罗等品种尤为有名。

杭州是吴越国国都,钱氏历代君主建宫造殿,修城墙,筑海塘,杭州也就慢慢成为东南大都城。

大家最为熟悉的西湖在隋唐修建的基础上,经过钱王和后世的统治者数十年的治理,绿柳成茵,花草繁茂,还有很多宝刹,梵音绕耳。沿西湖四周有楼阁画舫,碧水拂岸。西湖岸边游人如梭,车马四季不绝。唐末受战乱影响西湖疏于治理,经过吴越时的疏浚后,湖床加深,湖水清澈,留下“广治不填湖,留以待真主”的佳话。

当时西湖西边的界线一直通到现在洪春桥处,东边与现在大致差不多,西湖与城市的布局与今天的杭州也颇为相似。西湖能有今日的面貌,吴越时期的整治功不可没。

而位于西湖东边的吴山在吴越时已经开辟庭院,建寺庙,种植梅花树,成为湖边游客观赏的首选景观。

文化方面,吴越国为巩固统治,利用佛教聚集民心。

这一时期的杭州有“东南佛国”之称,佛教文化对杭州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极大影响,现今保留下来的诸多古迹名胜与文学作品、神话传说都与佛教有关。

吴越时期杭州建造和扩建的寺庙目前还能查到的大约有多所,有确切年代可考的有75座,如唐朝末年五代初期被毁的灵隐寺,重建后有楼九座,阁18座,殿72间,房间超过间。

毁于唐末的下天竺寺在原来老寺的基础上改造成五百罗汉院,还有净慈寺、梵天寺、理安寺、灵峰寺、玛瑙寺、宝城寺、开化寺、上天竺寺、荣国寺、海会寺、清涟寺等一批新建的寺庙。

除了庙宇,吴越时期建的塔楼数量也为南方各国之首。保留至今最为出名的当属六和塔、宝石塔和雷峰塔。

吴越时期的石窟艺术同样对后世起到了不小的作用。杭州现存的石雕造像有据可考的最早就起始于吴越,目前杭州共有五处较为经典的石窟。

第一处为玉皇山东边,将台山西侧的慈云岭,南坡石壁间有钱弘佐时期建造的石窟两龛,主龛内有七尊圆雕造像,正中为本尊阿弥陀佛,高2.45米,左边是观世音菩萨像,右边是大势至菩萨像。三尊石像为全跏趺坐式在造型饱满的莲花座上。

弥陀三像两侧是菩萨和金刚力士。主龛北边为一副龛,高3.9米,宽2.38米,居中为地藏像,高1.96米,面相圆润,沉静安详,呈游戏坐式。石像两侧立着供奉人像,均为男性,一老一青年。

慈云岭的这处石窟造像是杭州城吴越时期造像规模最庞大,最具艺术代表性的一处。

第二处石窟在烟霞洞,地处南高峰西边的翁家山南部的群山中间,与石屋洞和水乐洞一起并称为“烟霞三洞”,很多杭州本地人在夏天还特别喜欢到这里游玩,纳凉消夏。

第三处造像位于天龙寺,这一处寺庙是吴越王钱弘俶所建,此处矗立着无量佛像,龛高2.11米,宽1.73米。佛像面部双眼全闭,呈全跏趺坐式。此龛向西顺级而下约十来步有另一龛造像。居中为弥勒像,高1.76米,坐于须弥座上,脚踏莲花,全跏趺坐式。两边顺次为世亲和无著,法花林菩萨和大妙相菩萨以及力士像,都雕刻精致。

第四处位于笤帚湾,吴越时期在此建有圣果寺,如今已毁掉,只剩一片地基。在山脚下的石壁上雕刻着十六尊罗汉,另有西北处高台岩壁上阿弥陀佛、观世音、大势至三尊大型石像,又称西方三圣“三佛石”。

因此,我们称杭州为古都和古城,这并非随口说说,而是有着完备的历史发展脉络。




转载请注明:http://www.fdghi.com/xgyy/1481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