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部神经痛
面部神经痛,一般也叫“三叉神经痛”,也称为“脸痛”,容易与牙痛混淆。是一种发生在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烈神经痛,三叉神经痛是神经外科、神经内科常见病之一。多数三叉神经痛于40岁起病,多发生于中老年人,女性尤多,其发病右侧多于左侧。该病的特点是:在头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发病骤发,骤停、闪电样、刀割样、烧灼样、顽固性、难以忍受的剧烈性疼痛。说话、刷牙或微风拂面时都会导致阵痛,阵发性时的剧烈疼痛,历时数秒或数分钟,疼痛呈周期性发作,发作间歇期同正常人一样。三叉神经痛患者常因此不敢擦脸、进食,甚至连口水也不敢下咽,从而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因此被人称此痛为“天下第一痛”,又称痛性抽搐。
面部神经痛:多见于青年人,疼痛超出三叉神经范围,可延及耳后、头顶、枕颈,甚至肩部等。疼痛持续性,可达数小时,与动作无关,不怕触摸,可为双侧性疼痛,夜间可较重。
相关论文之一
直线偏光近红外线治疗面神经疼痛综合征36例临床观察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年6月16卷第6期P45
作者:秦少福
(医院康复科)
红外线;面神经痛;治疗结果
我科自年3月-年5月在门诊康复物理治疗室应用直线偏光近红外线仪(SUPERLIZERHA-,简称SL)治疗面神经疼痛综合征36例,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共收集病例36例,男21例,女15例,年龄1~68岁。病程1~90d,其中单纯面神经疼痛者11例,伴左侧面瘫者14例,右侧面瘫者11例,病程1d~2周者,加抗病毒、通血管、营养神经药物,伴有面瘫者配合浅刺温针治疗。
1.2方法:面神经疼痛,带状疱疹者,采用病侧星状神经结照射和疱疹区照射,使用探头C、B,照射时间10~20min,输出功率%,照射方法以连续为主。伴有面瘫者,采用患侧风池、翳风、阳白、颧骨、四白、颊车等穴位,使用探头B、SG,照射时间每穴5min,照射方法以间断为主。治疗1次/d,10次为1疗程,疗程结束后休息2d,继续下个疗程,36例患者平均治疗时间15.2d。
1.3疗效标准:显效: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改善70%以上,带状疱疹消失,面瘫纠正,面部恢复日常生活功能;好转;VAS改善30%~70%之间,带状疱疹消失,伴有少许面瘫,面部日常生活功能基本正常;无效:VAS改善低于30%,面瘫未纠正,面部日常生活功能较差。
2、结果
患者治疗后有效率为%,见表1
表1患者治疗效果
例数
治愈
好转
无效
单纯面神经
疼痛者
11
9
3
0
面神经疼兼
面瘫者
25
14
9
0
3、讨论
面神经疼痛综合征(neurodyniafacialissyndrome),又称膝状节神经痛或中间神经痛,表现为一侧耳部的疼痛,外耳道、耳郭至鼓膜或舌前部有带状疱疹,以及出现不同程度的周围性面瘫,疼痛主要位于外耳道、耳郭和乳突部,疼痛剧烈,并呈灼痛感,严重时可波及半侧面部以至鼻咽部。本病可能是因面神经的膝状神经节受到无菌性炎症的刺激或某种病毒感染等而使该神经节及其感觉纤维受到影响所引起。超激光疼痛治疗仪光线为点式直线偏不近红外线,穿透力强,强深达皮下5cm,它通过高能量的光线照射人体星状神经节,可阻滞疼痛递质的传导,改善疼痛递质的性状,使疼痛靶细胞不能识别,通过光的作用可抑制面部神经兴奋,松弛肌肉,扩张血管,增加血流量,促进组织活性物质的生成,加快疼痛物质的代谢,缓解疼痛。穴位照射主要是在其肌门区及面神经主干上取穴,可发挥腧穴自身的治疗作用,活血通络,利于面神经功能的恢复。
本治疗无痛苦、无创伤、无副作用、安全性高、可避免交叉感染,对患儿及高龄体弱者尤为适用。
本文引自-《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年6月16卷第6期P45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