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神经痛 > 患病影响

科普当中风遇上中医针灸

中风急救宣传视频

中风,恐怕大家都不陌生,在大家日常生活中或多或少都能见到一些中风病人。中风病是中老年的常见病、多发病,是当今世界对人类危害最大的3种疾病之一,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以及并发症多的“四高一多”特点。近年来,由于诊疗水平的提高,中风的死亡率有所降低,但致残率仍居高不下,约80%的存活者尚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即中风后遗症,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因此降低致残率,提高康复速度是目前治疗本病的当务之急。

哪些人容易中风?

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吸烟,酗酒,血脂异常,肥胖,无症状型颈动脉狭窄,父母有类似病史者等。

1

中风病的病因有哪些?

中风的病因多样复杂,总的来说都与血脂增高,血液粘稠度增高等疾病有不可分割的关系,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

1、动脉粥样硬化是中风最主要的原因,70%的中风患者患有动脉硬化,高脂血症是引起动脉硬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2、高血压是中风最主要最常见的病因,脑出血患者93%有高血压病史;

3、脑血管先天性异常是蛛网膜下腔出血和脑出血的常见原因;

4、心脏病,如:心内膜炎可能产生复壁血栓;心动过缓则可能引起脑供血不足;

5、代谢病中糖尿病与中风关系最密切,有30-40%中风患者患有糖尿病。

2

中风病的发病诱因是什么?

中风的发病方式呈现急性、突发性,但病理过程则多是缓慢的,在这个病理变化过程中,中风的诱发因素促使这个变化过程突然升级,而发生了中风,中风的诱因大致有:

1.情绪不佳(生气、激动);

2.饮食不节(暴饮暴食、饮酒不当);

3.过度劳累,用力过猛,超量运动,突然坐起和起床等体位改变;

4.气候变化,妊娠,大便干结,看电视过久,用脑不当等;

5.各种疾病因素,如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血友病、心脏病、血粘度高、心动过缓、血管硬化;

6.服药不当,如降压药使用不妥。

3

中风后还能站起来么?

很多中风患者对自己的病情持有悲观失望的态度,非常不能接受自己一下子变成瘫痪,特别是伴有失语的患者,“情绪中风”也随之而来,或烦躁易怒,或郁郁寡欢,这对病情相当不利。其实,中风后如果治疗得当及时,使髋、膝、踝、肩、肘、腕各个主要关节能恢复运动功能,再加患者能认真配合做功能锻炼,大部分人是完全可以重新生活自理的。

4

中国针灸对中风病患者康复能做些什么?

对于中风,西医擅长用于急性治疗,靠吃药打针疏通血管、营养神经来使健康得到恢复。但是,对中风偏瘫病人的运动功能恢复并没有更好的办法。

中医却不然,在治疗中风后遗症上优势很明显。

中医针灸疗法是治疗中风后遗症的首选方法。针灸对中风偏瘫的治疗历经几千年临床实践的考验而一直传承至今,目前WHO已向世界宣布把中风后遗症列为针灸的最主要适应证之一,是国家卫生部、中医药管理局重点推荐方法。

5

中风病患者该何时介入针灸治疗呢?

接受针灸治疗的时间一般是越早越好,针灸治疗适用于各个时期的中风,无论是急性期、恢复期还是后遗症期,都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中风急性期,通过针灸治疗达到醒脑开窍的目的;

中风恢复期,通过针灸治疗能改善运动功能、感觉功能等;

中风后遗症期,通过针灸治疗能调整阴阳平衡,改善患者体质。

6

针灸治疗中风病的原理是什么?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头部针灸有助于迅速建立脑血管侧支循环,促进受损脑组织血流量增加,使脑功能的恢复及代偿作用提高;体部针灸配合康复治疗可加速患肢功能改善,加速康复进程。针灸康复疗法具有舒筋通络、活血化瘀、改善关节活动度,改善肌张力等作用,对本病的恢复有重要的意义。

7

中医针灸在中风病康复中意义非凡

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的绝对优势和绝对意义就在于能使病人实现肌力零的突破。这一突破绝对临床价值就在于使病人由被动运动变为主动运动,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增加了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

中风是脑神经受损导致肢体等其它部位出现症状,所有中西药物、功能锻炼方法中,针灸疗法可以起到健脑提神、活血化瘀,直达病根,是作用神经细胞的改善和恢复,最直接和最有效的方法。对神经功能的康复,如肢体运动、语言、吞咽功能等有促进作用,针灸能调整人体的功能,激发人体的康复潜能,因此针灸治疗中风不仅效果明显、没有副作用,而且还能够降低中风的复发率,成为中风患者康复的最佳治疗手段。河南中医药大学三附院针灸科治疗中风病有哪些特殊疗法?

1.”醒脑开窍”法主穴:内关、水沟、三阴交、百会;配穴:极泉、尺泽、委中;

操作注意:极泉在原穴位置下1寸心经上取穴,避开腋毛,直刺进针,提插泻法,以上肢有麻胀感和抽动为度。

2.面瘫牵正透穴法处方:四白透承泣、阳白透鱼腰、攒竹透丝竹空、曲池透合谷、风池透风府、地仓透颊车、太阳透颧膠、禾膠透巨髎;

功用:祛风牵正,通经活络祛风;适应症:中风之中经络,症见半侧面部肌肤麻木不仁、口眼歪斜、咀嚼不利、夹塞食物、口角流涎、眼流泪、漏水等。

3.手足十二针法处方:曲池、内关、合谷、阳陵泉、三阴交、足三里;

功用:通经活络、调和气血;适应症:本法依据肘、膝以下五腧穴精选而成,为治疗半身不遂的首选方。

4.患侧十四针纠偏法

处方:百会、风池、风府、合谷、肩井、列缺、肩髑、曲池、环跳、委中、阳陵泉、丘墟、太冲、悬钟;

功用:通经活络,舒筋利节;适应症:风阻经络引起的半身不遂、麻木无力、头目眩晕等症状,一般患处取穴,可配合手足十二针交替使用;兼口眼歪斜加地仓、颊车、人中;不识人,刺水沟、临泣、合谷。

5.督脉十三针法处方:百会、风府、大椎、神道、至阳、筋缩、身柱、陶道、脊中、悬枢、命门、腰阳关、长强;

功用:补阳益气,填髓健脑;

适应症:半身不遂属阴阳失调、气血两虚者。

6.治六腑俞法处方:胆俞、胃俞、大肠俞、小肠俞、三焦俞、膀胱俞;

功用:运化水谷,调理六腑;适应症:中风半身不遂日久不愈,六腑失和,传化功能失调,胃肠功能失调,二便功能障碍,气血脏腑功能衰弱。

7.刺脏腑募法

处方:中府、膻中、期门、章门、巨阙、中脘、天枢、关元、中极;

功用:调理脏腑,益气和营;

适应症:中风日久,气血不调,脏腑功能日衰,精血不足,气血两亏,脏腑失和。

8.夹脊针法

取穴:选取支配瘫痪肢体的周围神经出椎体侧隐窝附近的夹脊穴。如患者存在躯干肌肉的瘫痪,则选取胸腰段夹脊穴;如果患者仅仅是肢体肌肉瘫痪,则选取相应的夹脊穴;

适应症:各期偏瘫患者。

9.艾灸组疗法

任脉灸、督脉灸、全身大艾箱灸、大艾柱重灸神阙关元穴等,适用于各期偏瘫患者。

10.针刀为主的多种针法组合疗法

《灵枢?素问调经论》曰:“病在筋,调之筋;病在骨,调之骨;燔针劫刺其下及与急者”;《灵枢?热病》曰:“偏枯,身偏不用而痛,言不变,志不乱,病在分腠之间,巨针取之,益其不足,损其有余,乃可复也”,一言以蔽之,即《灵枢.官针第七》曰:“凡刺之要,官针最妙。九针之宜,各有所为,长、短、大、小,各有所施也”。我科在治疗中风患者过程中经过近二十年的临床观察探索总结出一套神奇的多种针法组合运用治疗方案,获得临床患者点赞。

针灸治疗中风病有哪些注意事项?

1、针灸治疗全病程参与,宜早不宜迟;

2、对于痉挛性偏瘫或抽搐者,注意选穴适宜、手法轻柔,并注意观察留针过程中是否出现晕针,若出现晕针,则要及时调整针刺深度,或立即起针,防止出现弯针、断针、滞针;

3、对于中风日久、体质虚弱、正气衰微者,仍可选择针灸治疗,医院寻专科医生操作;




转载请注明:http://www.fdghi.com/hbyx/130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