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叉神经痛是一种常见的发作性疾病。由于具有反复发作,疼痛剧烈,严重影响日常生活,病情可以迁延不愈。因此提高对三叉神经病疾病认识十分重要。
1、何为三叉神经痛?
三叉神经痛是一种神经痉挛疼痛性疾病,是一种反复发作于头面部神经痛。最调查统计该病年发病率为4/。多见于老年人,一般年龄在40-80岁,但也有发生于年轻人。表现是反复发作的面部剧烈疼痛,如闪电样、刀割样、烧灼样剧痛。发作时不敢说话,连进食和饮水都十分痛苦,严重地影响了病人的生活和工作。
三叉神经痛具有典型的疼痛发作症状:无任何前兆,疼痛突然发作,并且性质剧烈,呈闪电样、针刺样或刀割样;疼痛时间较短,一般为数秒至一分钟,但个别严重者可持续数分钟甚至一小时;此病有明显的间歇期,间歇期可为数日甚至数年,间歇期患者和正常人一样,但随着病情的加重,疼痛会愈发频繁,间歇期会越来越短。疼痛可累积到一侧面部三叉神经的三个分支,但临床上最常见的是疼痛位于下面部,致使不少患者都误认为是牙痛。
轻轻刺激面部的某些特定部位(扳机点)会诱发疼痛发作。咀嚼、大声说话、冷气刺激也可诱发疼痛发作。通常情况下,患者一旦患病很难自愈。
2、牙痛、三叉神经痛如何区分?
三叉神经痛和牙痛都是一种疼起来要人命的疾病,然而在发病的初期,很多患者都想不到是三叉神经痛,往往是到口腔科就诊,由于个别牙科医生对三叉神经痛并不了解,有时常常被误诊为牙痛,有些病人迫于疼痛的折磨,想尽早解除痛苦,因此会决定将本来健康的牙齿拔掉,甚至极个别患者将患侧的牙齿全部拔掉,但剧痛仍不能解除。
牙痛和三叉神经痛的主要区别,一般牙痛特点是持续性的钝痛或跳痛,只局限在齿龈部,不会放射到其他部位,更没有面部皮肤敏感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扳机点,不会因为抚摸面部皮肤而触发病痛加剧,但牙齿根部受到冷热酸甜刺激会产生疼痛,患者往往不敢用牙齿咀嚼食物,建议患者可用X线检查或CT检查可明确牙痛。
3、三叉神经痛的中西医诊断及治疗
西医分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和继发性三叉神经痛(又称症状性三叉神经痛,其发病率占不到1%)。中医诊断上多称为“面游风”、“齿槽风”、“面痛”等。从中医理论讲引起三叉神经痛的发病原因较多,按中医理论病因分型可归纳为四大类型。1、外感风邪型:因风寒外袭,寒凝血滞,阻塞面络。2、阴虚火旺型:因情志不和,肝失条达,郁而化火,上扰面络;或因木火伤阴,肝失濡养及房事不节,肾水不足,水不涵木,两者均可导致阴虚火旺。火热伤络,经气不利。3、气血虚弱型:因素体虚弱、或久病、或失血后,气血两虚,经脉失养,运行乏力,脉络枯涩不利。4、淤血内阻型:因面部跌打损伤,疼痛反复发作经久不愈。其病机为“淤血阻络”,“不通则痛”。
目前国内药物治疗首选卡马西平,卡马西平可以缓解70%的患者疼痛,但缓解的程度因人而异。其长期使用常见副作用有嗜睡、头晕、乏力、走路不稳和震颤、肝功能损害、皮疹等。近年来出现了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一些新型药物,如拉莫三嗪、妥泰、郝智、加巴喷丁、奥卡西平等,其疗效可优于卡马西平,副作用又大为减少,极大减轻了三叉神经痛患者的痛苦,改善了生活质量。中医药物治疗上多才采用辛温(凉)祛风,滋阴降火,补气养血,活血通络等。低频脉冲电刺激等理疗及针灸也有一定疗效。另有部分顽固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对各种药物治疗均无效,这部分患者可考虑采用无痛介入疗法(新的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方法,利用温控热凝原理,在影像的引导下,直接到达神经根部进行治疗,开辟了治疗领域前所未有的安全性和治愈率,具有起效快、不开刀、不手术,随治随走等特点)或三叉定向射频热凝术、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三叉神经根切断术、立体定向放疗等。
4、三叉神经痛患者如何预防?
三叉神经痛患者预防主要应做到:1.保持每日生活、饮食规律,保证足够的睡眠和休息,避免过度劳累。3.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如打太极拳、散步、慢跑等。4.防止可能诱发疼痛的因素,如洗脸、刷牙、休眠、理发、迟方等动作轻柔,尽量避免刺激扳机点。寒冷天应注意保暖,避免冷风直接刺激面部。5.急性发作过后,应坚持治疗,停药减药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6.日常进食避免进食刺激性食物,如洋葱、生葱、大蒜、韭菜等。少用刺激性调味剂,如辣椒、五香粉、芥末、咖喱粉等。做到不抽烟不喝酒。进食温度适中,避免过冷过热对神经的刺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