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在飞机上看到这样一个情景会怎样:一个年轻的母亲身边带着一个小婴儿,妈妈眼睛盯着手机屏,全然不理会身边的孩子。孩子用小手抓妈妈,妈妈却仍然全神贯注看手机。如果是我,只要孩子不哭闹,大概就不会责怪这位家长,但周念丽却会忍无可忍。这位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心理教研室主任会看着手表,她在计算分钟。“如果一个孩子对你表达情感,你在三分钟内没有反应,他的脸会因为感到无辜心灵受到伤害而变形。”
7月23日-26日,我参加了博世组织的新疆吉木乃山村幼儿园考察团,在同行的人中有几位婴幼儿研究的专家学者。
第一眼见到周念丽教授,注意到的是她梳着中国女性少见的童花头。这种发型在中国中年女性中不多见。原来她早年留学日本,毕业于日本著名的御茶水女子大学,兼任日本国际幼儿教育学会副会长。中国学前教育委员会健康专业委员会理事、日本《国际幼儿教育》副主编等职。出版有《儿童发展心理学》《早期融合教育》《自闭症儿童的社会认知》等学术著作。
当我得知她是专门研究0-6岁婴幼儿的心理学专家,便充满了浓厚的好奇心。这么小的孩子难道也有心理问题吗?他们是如何表达的?作为父母,又应该如何在这个孩子成长黄金期培养良好的习惯呢?
周教授是一个细致入微的人,非常注重观察和记录幼儿教育现象,并从专业角度进行思考和评论。我们在同行中看到的一些现象,在她脑子里过一遍,便能滔滔不绝地说出来一套婴幼儿教育理论。比如我在文章开头说的那个妈妈看手机不理睬孩子的真人真事。
那一次,周教授读着手表的指针,“五分钟了,她还在看手机。十五分钟了,我实在不能再忍了,走过去对这位母亲说,你的孩子一直在抓你,你却一直在看手机不理他。”可想而知结果会如何,那位年轻妈妈翻了一下白眼,你是谁呀,你管得着吗?“我希望教育部门给我发一个章挂在胸前,我是婴幼儿教育专家!”
有责任感和正义感的周教授,千千万万孩子的保护女神。
有情怀又充满爱心的周教授有一个愿望:“看到在自然的田野上,我们的孩子就像跃动的音符。”
感恩教育周教授激情满怀地表述说:如果能让我们的孩子每天在自然的环境中,他还能够渗透着感恩教育、生命教育,他就能知道自然是如何成长的,他就会对自然有敬畏之心。我觉得我们现在没有敬畏,什么东西都觉得无所谓,无所惧怕,其实,敬畏这个词我觉得很重要,我们要敬畏自然,包括敬畏每一个人的工作。
我们怎么让孩子懂得珍惜粮食?背一些如“汗滴禾下土,粒粒皆辛苦”诗歌是不够的。如果我们让小朋友去水稻田参加劳动,看到那么大一捆的稻子可能就出一小点的米粒,再让他自己煮成饭的时候,每一粒米他都会珍惜的。在田野里,让他们看到生命,让他们更加珍惜。我想起当年上中学时,每年都要参加学农劳动。夏天去“三夏”收麦子,秋天“三秋”收稻子。十几岁的城里中学生从白天在田野里收割,到夜里打谷场脱粒,农活儿学得像模像样,因为知道粮食的来之不易,因此看到浪费粮食就会感到气愤,“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
周教授告诉我,今年9月,她将在上海崇明岛上组织一个活动,安排孩子们白天劳动,晚上睡帐篷,看星空,就是让孩子回归自然。周教授的观点是:“培养孩子一定要脚踏实地,接地气,要不我们的孩子就变成IPAD/IPONE的奴隶了。”双手点赞。
周教授对婴幼儿的教育应该让更多的人知道。欣喜的是,周教授已经将她平时积累的所见所闻所感集结成文字,并以《图说幼教》的方式汇集成册,由复旦大学出版社推出,并由“幼师宝”独家连载,每周一次。
我在拜读这些寓教于乐的婴幼儿教育图说中,深深感到自己是一个不称职的家长,如果早点认识周教授,孩子的教育将会怎样?经过和周教授以及“幼师宝”的授权,我选择了一篇关于孩子在露天午睡的文章,那篇文章的标题很精彩:头:永远朝着风吹来的方向。头:永远朝着风吹来的方向
作者/周念丽
孩子在哪里午睡在托幼机构中,幼儿应该在哪里睡午觉这样的问题好像不应该是一个问题。然而,在这看似不是问题的问题里却蕴含着令人深思的问题,因为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托幼机构对这一问题的回答迥然不同。
年12月,我随日本文部省“0~3岁育儿神话”研究课题组一起去了一趟北欧的瑞典。大家知道,瑞典的人均GDP在全世界居第四位,公民的教育费用全免。在瑞典期间,应瑞典教育学院安排,我们访问了位于首都斯德哥尔摩的一个名为“SunshineandRaining”(阳光雨露)的托幼机构,该机构位于瑞典富人集中居住的一个小岛上。这会是一个怎样的托幼机构呢?我充满了好奇。
那天下午,刚到“SunshineandRaining”,我就被一个场景吸引住了:一位老师像圣诞老人一样肩背一只、手提一只大袋子走过来,一个男孩见状马上主动来为老师开门(见下图)。
我一看时间是下午2∶45,应该是孩子们午睡起床的时间。我再仔细一看,这位老师肩背手提的袋子里面装的好像是被子和枕头。该不会是在这样严寒的天气里让幼儿睡在外面吧?当我想到这一点时,我马上否定了自己的想法。因为从地理位置上看,我国最北的漠河位于北纬53度,而瑞典斯德哥尔摩位于北纬59度,严寒程度可想而知。但抑制不住好奇心,我还是去问了园长:“你们难道让孩子们在户外睡午觉?”园长看着我惊诧的表情,微笑着把我带到了孩子们睡午觉的地方,并指给我看他们睡午觉的床(见下图)。
一时我愣在那里了。是的,我十分惊讶。因为在中国,即使是贫困地区,幼儿园也不会在如此寒冷的天气里让2~6岁的幼儿睡在户外。
瑞典的信条
我不禁问园长:“午睡条件这么简陋,家长愿意把孩子送进来吗?”不料园长自豪地说:“等待入园的儿童已排队到明年12月通天塔了。我们瑞典人热爱自然,信奉‘头,永远朝着风吹来的方向’这样的信条!”
闻此言,观此景,我感叹不已。在“儿童是宝”的文化传统影响下,我国的托幼机构对幼儿的生活照顾可谓体贴入微,幼儿午睡的场所是断然不会如瑞典这般简陋的,事实上,它常常是托幼机构重点设计、布置的地方。条件好一点的幼儿园都在午睡室里安装了空调,幼儿是不会受酷暑严寒之苦的。
如上图所示,即便是我国一所极为普通的托幼机构,也有这样的午睡场所。让幼儿在舒适的场所安心午睡本无可厚非,但在我国的一些地区把一个班级有无独立午睡房作为评价幼儿园环境质量的标准就值得商榷了。
如果按照这样的标准,我们参观的这所托幼机构是绝无可能被评为类似我国的示范园或一级园的。然而,瑞典的托幼机构管理者显然具有独特的教育理念和评价标准,和我们的大不一样。
看得出来,他们是在有意识地让幼儿经受严寒的磨炼,以帮助幼儿学会勇敢地应对恶劣的自然条件乃至于生活中的种种艰难困苦。
当然,我在这里并不是鼓动我们的托幼机构机械地模仿他们的做法,我想说的是,瑞典同行这种教育理念和园所环境质量评价标准值得我们深思。周教授名字的中间是一个念字,让我想起那句“念念不忘必有回响”的金句,愿周教授梦想成真。
(感谢博世的高京悦“偷”拍摄周教授的精彩照片。高人出高片。)
赞赏
人赞赏
如何根治白癜风白癜风可以治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