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知些关于治疗坐骨神经痛的指导》
伊本·马哲在他的圣训集中传述,艾奈斯·本·马里克(望主喜悦之)传述:穆圣(愿主福安之)说:“坐骨神经痛的医治是将游牧人所饲养的羊的尾巴处的脂肪融化,然后将融化的脂肪分为三部分,每日空腹饮一部分。坐骨神经痛表现为从臀部开始延伸大腿后侧的一种安痛,有时还会传到脚课,发病持续时间越长,疼痛的部位就延伸得越低,整条腿就会变得更加无力。
上述圣训表明了两种有益的结论,分别来自字面及医学角度。从字面上看,该圣训将这种疾病称为Irq(神经)Nasa(坐骨神经),而有些认为Nasa本身就是神经的意思,两词连在一起显得累赘。我们可从两方面回应这个观点。
第一,Irq(神经)一词比起Nasa(坐骨神经)一词含义更广。因此“IrqAnNasa包含着既广泛又具体的含义第二,Nasa是一种神经性病症,因此这个词也应该包含在此病症的名称中,用来指明疼痛的部位。据记载,坐骨神经痛之所以称“IrqNasa”(字面意义为令人忘记的神经性病症),是因为它会使人们忘(Nasa)其他疼痛。坐骨神经始于臀部,经后脚踝踝延伸至脚背。(编者注:坐骨神经始于腰骶低部脊髓,下行抵达臀部然后沿大腿后面下行至足。)
如我们在这则圣训中发现,真主的使者(愿主福安之)的表达有时会包含两层含义:一层意思具有普遍性,针对所有条件和所有人群;另一层意思则具有特殊性,指某些特定群体及特殊个案。这则圣训就是第二种情况,其针对阿拉伯人,特别是居住在汉志地区的人,包括当地的贝都因人。圣训中提及的疗法最适合这类地区的病人,因为他们的坐骨神经痛是由干燥或腐坏堆积物导致的,治疗这种疾病最为有效的方法就是使用泻药,母羊羊尾中的脂肪有两种疗效:使腐物熟化和软化(这里指粪便),这两种都是治疗坐骨神经痛的必要条件。此外,游牧民族的母羊有许多特点:如个头小、排便少、肉质软。游牧民族的母羊也经常食用许多有益的野生植物,如苦草和檀香艾等,这些野生精华在母羊体内混合。
从而使母羊肉、尤其是羊尾巴变得柔嫩。尽管母羊奶中含有许多野生植物的有效成分,但羊尾中的两种治疗功效却是羊奶中所缺乏的:通便及催熟人体内腐败成分并使之快速排出。如前面讲到的,不同国家、人群使用的药物及处方由其饮食习惯所决定,印度人及贝都因人的饮食较为简单,因此他们不使用复杂的药物,而罗马人、希腊人则使用复合药剂。然而,所有人都承认治疗疾病的最好方案就是食疗,因此,医生一般都先开简单的药物,如有需要再使用复方药剂如果患者的饮食简单,一些小病就适合使用简单的疗法;相反,复杂的疾病大都是由复杂的饮食结构所致,这时就应使用复方药物。真主至知。
赞赏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