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神经痛 > 预防治疗

微血管减压术之三叉神经痛

1、三叉神经是颅内最大的脑神经,自脑桥中部发出后在三叉神经节分出三大分支(眼支、上颌支、下颌支),故得名“三叉”。其功能是调控面部、口腔和鼻腔的感觉信息及支配咀嚼肌的运动。

2、三叉神经痛俗称“天下第一痛”,是指三叉神经支配区域内反复发作的剧烈疼痛。下图中黄、绿、红分别代表三叉神经的眼支,上颌支及下颌支在口面部的支配区域。

3、三叉神经痛常由风吹、说话、吃饭、洗脸,刷牙等诱发,疼痛呈闪电样、电击样或刀割样。刺激触发性疼痛是三叉神经痛极为重要的一个特征,"触发点":又称扳机点,多位于上唇、鼻翼、口角、舌、眉等处,轻触可刺激疼痛发作。下图为扳机点示意图

4、三叉神经痛具体原因目前尚不明确,血管压迫学说认为是血管压迫三叉神经导致神经继发脱髓鞘所致,由于血管对神经的长期压迫及摩擦,神经外膜出现破损,就像电线外皮出现破损一样,神经漏电导致疼痛发作。少部分是因肿瘤压迫,炎症刺激等造成。下图示意血管压迫三叉神经并致其扭曲。

5、三叉神经痛需与导致面部疼痛的各类疾病进行鉴别,日常生活中,最容易与三叉神经痛混淆的疾病是牙痛,主要表现为牙龈及颜面部持续性胀痛、隐痛,明确诊断经牙科治疗后疼痛可消失。

6、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

年,Dandy教授推断动脉压迫和三叉神经扭曲是三叉神经痛的原因,随后得到许多学者证实。微血管减压术得到发展和推广的是美国的Jennetta教授,自年起,他将该术式用于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和舌咽神经痛的治疗上并取得良好效果。由于现代显微外科技术的进步,微血管减压术现已成为治疗三叉神经痛疗效最好的方法,手术创伤小,风险低,术后疼痛完全缓解率大于90%。手术切口在患侧耳后发际内,长约5cm,关键技术是术中在显微镜下找到压迫三叉神经的责任血管,使用显微外科技术游离责任血管后用tefflon棉垫开,从而解除血管对神经的压迫,下图为手术简单示意图

7、三叉神经痛的其他治疗方式

(1)药物治疗:目前一线治疗药物有卡马西平和奥卡西平,约70%的患者在发病初期服药后疼痛可得到控制。由于三叉神经痛的病情并非静止,故随病情进展服药剂量会逐渐增加,但疗效却往往下降。药物的副作用也是治疗难以持续的原因,较常见的有头晕、嗜睡、恶心、眼球震颤,皮肤反应等,严重者会导致再生障碍性贫血,故在药物治疗期间需定期检测血常规、肝肾功能等。

(2)射频热凝术、伽马刀、球囊压迫等:可做为服药效果差,高龄、身体状况差不能耐受手术者的替代治疗方式,但术后复发率比较高。

注:文中图片来自百度搜索,本人没有所有权,在此向原作者致谢。

医院神经外科彭绍鹏

赞赏

长按







































北京最专业白癜风专科
中科让您告别白癜风秀健康



转载请注明:http://www.fdghi.com/yfzl/912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