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神经痛 > 预防治疗

天下第一疼,三叉神经痛不可忽视

三叉神经痛是最常见的面神经疾病,患者一般都会出现“脸痛”等情况,容易与牙痛混淆。主要以一侧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烈痛为主要表现。国内统计的发病率52.2/10万,三叉神经痛是神经外科、神经内科常见病之一。多数三叉神经痛于40岁起病,女略多于男,发病率可随年龄而增长。三叉神经痛多发生于中老年人,右侧多于左侧。该病的特点是:在头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发病骤发、骤停、闪电样、刀割样、烧灼样、顽固性、难以忍受的剧烈性疼痛。说话、洗脸、刷牙或微风拂面,甚至走路时都会导致阵发性剧烈疼痛。疼痛历时数秒或数分钟,疼痛呈周期性发作,发作间歇期同正常人一样。

本病属中医“头痛”“头风”“偏头痛”等范畴。临床可分为风寒阻经、风热伤络、肝阳上亢、脉络瘀阻、气虚血瘀等证型。下面介绍几则偏(验)方,以供参考:

1.冰片1克,正天丸6克,共研成粉末,备用。治疗时取药粉1克,用纱布包裹,塞入患侧鼻腔,每日1次,每次1-2个小时,7天为1个疗程。一疗程结束后停药3天后再继续第2个疗程,一般1-3个疗程可治愈。

2.取“大擀杖叶”的根茎,约五六根放入大锅内,加入~克黄酒、4个大枣、4片生姜,加满凉水,煮开后,再用文火熬20分钟左右,即可整天饮用。熬出来的一大锅水,灌满2个暖水瓶,这是一天的饮用量,喝时可适当加些红糖。连服数日,如效果好,可继续。

(注:大擀杖叶,学名萝藦,别称:白环藤、奶浆藤、婆婆针线包等)

3.当归、川芎、细辛、红花、乳香、没药、丹参各10克,冰片5克。加入75%的酒精毫升密封浸泡7天后擦患处,每日3次,连续3-5天。

4.地龙、全蝎、细辛、蜈蚣各等份。研为细末,装瓶备用。每次取适量药末,药酒调为稀糊状,外敷疼痛侧太阳穴处,包扎固定,每日换药1次。

5.透骨草30克,川芎、细辛、白芷各15克,白僵蚕5克。加水煮沸,取一厚纸,中间穿孔,孔约小拇指大小,盖在锅上,使药气从孔中透出,熏患侧耳孔及疼痛部位,每次10-20分钟,每日2-3次,每剂用2-3天。

6.猪瘦肉克,丹参、川芎各15克,共放砂锅中,加水适量炖煮。调味服食,每日一次。可连服10~15天。适用于瘀血阻之三叉神经痛。

7.川芎10克,鸡蛋两个,葱5根。同放砂锅中加水煮,鸡蛋熟后再去壳煮片刻,吃蛋喝汤。每日一次,连服数日。适用风寒犯上之三叉神经痛。

8.菊花15克,白糖50克,代茶频饮。适用于风热上扰之三叉神经痛。

9.、生石膏30克,石斛、沙参各15克,川牛膝9克,用开水冲泡或微火略煮片刻,代茶频饮。适用于阴虚胃热之三叉神经痛。

10.龙胆草6克,夏枯草15克,天麻、川芎各10克。同放砂锅中加水适量,每日一剂,适于肝火上炎之三叉神经痛。

11.秦皮、黄芪、木香、黄连、玄参各30克。共研细末,以水一盏,浸泡3天,去渣,加入蜂蜜克,熬为生膏,点眼角,每日3~5次。

12.吴茱萸5克,研为细末,加面粉少许,用水调成稀糊状,外敷双足心涌泉穴,每日1换,连续7~10天。

13.穿山甲、厚朴、白芍、乳香、没药各等份。研为细末,装瓶备用。每次取适量药末,用黄酒调为稀糊状外敷脐孔处,每日1换,连续5--7天。

14.川芎、元胡、地龙、蝉蜕、菊花、蔓荆子各15克,炙甘草、全蝎、皂刺各10克,白僵蚕12克,地鳖虫6克,蜈蚣(焙干研末冲服)2条。水煎2次兑匀,早晚分服,每日1剂。一般服药10~15服可愈。

15.将萝卜克切成丝,加米醋20毫升,混匀后敷于病侧面部,30分钟后取下,每日敷3次。一般轻者10天可愈,严重者15—20天可明显好转。

有赞给赞,没赞点赞!

赞赏

人赞赏









































北京治白癜风症最好的医院
小孩得白癜风怎么办



转载请注明:http://www.fdghi.com/yfzl/72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