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如果你出现目红眼赤、咽喉干痛、鼻腔热烘、口干口臭以及烂嘴角、流鼻血、牙痛等症状,那你可能是“上火”了!
如果知道是哪个器官上火,再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那么,上火一点儿也不用怕!
人体四把火,都“烧”在哪儿?
第一把火:胃火
表现症状
胃肠道症状表现为胃部灼热疼痛、腹胀、口干口臭、大便稀烂、便秘、牙龈肿痛、胃口不好等。
胃火还分虚实:
虚火表现为轻微咳嗽、胃口不好、便秘、腹胀、舌红、少苔;
实火表现为上腹不适、口干口苦、大便干硬。胃火,即是胃热。
对于嗜酒、嗜食辛辣、过食膏粱厚味等饮食不当引起的火气,中医称之为胃火,通常是由湿热、食滞两方面原因造成。
同时,火气也因饮食的量、质和时间三大原因而引起。
轻微胃火盛者,好像永远吃不饱,其实是胃热给大脑的错觉;到火盛至某一个阶段,胃部出现发炎现象,就会变成什么都吃不下,可以说是物极必反。
建议:
中医认为,胃火调节应当遵循清热、清滞的原则,要饮食节制,太过热气的东西少吃,甜腻的食物少吃,饮食上应增加黄绿色蔬菜与时令水果,以补充维生素和无机盐的不足,并且适当注意口腔卫生。第二把火:肝火
表现症状
头痛头晕、耳鸣、眼干、口干舌燥、口苦口臭、两肋胀痛、睡眠不稳、身体闷热、舌苔增厚。肝火多由外界刺激引起,所以调整情志、稳定情绪非常重要,焦躁情绪会火上浇油,保持心情舒畅有助于调节体内的火气。
睡眠不够或是睡眠质量不好,也会造成肝火上升。
建议:
要预防肝火旺,除了睡眠足够、心情放松,一些简单的药材或食物也有助于清火,比如药疗方面,肝太热者可用金菊花、溪黄草、夏枯草、白芍等平肝息火的药材合煎饮服。不宜吃辛辣、海腥、过腻过酸、煎炸食品,以及羊肉、海虾、肥肉、乌梅等,以免火上浇油。第三把火:心火
表现症状
心烦急躁、面赤口渴、心中烦热,失眠、便干尿血、口舌生疮、肌肤疮疡。
心火分虚实两种:
虚火表现为低热、盗汗、心烦、口干等;
实火表现为反复口腔溃疡、口干、小便短赤、心烦易怒等。
心火上升可引起口腔疾病。中医提醒需要控制情绪,减少紧张,少生心事烦事。尤其是减少思虑那些迟延不决、处理繁杂、涉及众多人际关系的烦心事,以免心火气盛,诱发心脑疾病。
建议:
心火的预防办法主要是保持良好心态,寒温适度,多食蔬菜水果,少食辛辣之物,禁酒,多运动。第四把火:肺火
表现症状:
咽干疼痛、咳嗽胸痛、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口鼻干燥、潮热盗汗、手足心热、失眠、舌红。冬季固然寒冷,但人们穿衣多、住房暖、活动少、饮食所含热量偏高,体内容易积热,故冬季也会时有肺火显盛的现象。建议:
中医认为肺主皮毛,不妨适当吃一点属性偏凉的食物,如白萝卜、白木耳、大白菜、芹菜、菠菜、冬笋、香蕉、梨、苹果、百合、杨桃、枇杷,同时多饮水,少吃肉类及巧克力等热量高的食品。除肺火,也可用呼吸咳嗽洗肺法,通过深呼吸和主动咳嗽,帮助呼吸道排出分泌物,增强免疫力。
可选择空气新鲜的地方,反复进行吸气呼气,尽量排出肺内气体,另外每天主动咳嗽几下,也是积极的保护性反射动作,能有效清洁肺部。
锦章堂中医内科中医内科以姜增明院长的带领下,应用一人一方口服中药结合姜氏调灸疗法针对患者的不同病情、不同体质、不同症结等。给予的穴位进针、行针、退针手法也不相同,是以通经脉,调气血平阴阳来治疗全身疾病,对胃肠疾病、失眠、神经性头疼、头晕、三叉神经痛、中风、腰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月经不调、痛经、内分泌紊乱等内科、妇科、儿科疾病以及各种疑难杂症均有良好疗效。具有创伤小、痛苦小、见效快的特点。
●痔疮不用手术就可以根治
●静脉曲张怎么治
●中药如何熬制
坐诊专家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