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神经痛 > 预防治疗

提示今年首个寒潮来袭如何才能避免quo

沈阳白癜风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bdfzyyq/160213/4769999.html

  明天就是24节气的“小寒”了,中央气象台昨日发布了今年首个寒潮预警,天气越来越冷,如何保暖?看看下面的保暖小贴士吧。

中央气象台今日10时继续发布寒潮蓝色预警

  受强冷空气影响,预计5日14时至7日14时,我国中东部大部地区将先后出现大风降温天气,气温普遍下降6~10℃,其中,内蒙古中东部、华北北部、辽宁东部、吉林大部以及江汉、江南西部等地的部分地区降温幅度可达10~12℃,局地可超过14℃;上述地区并伴有4~6级偏北风,江河湖面风力可达5~7级。渤海、黄海北部将有7~8级大风,阵风9级。另外,青藏高原东部气温也将下降6~10℃,局部降温10~12℃。

  而具体来看,今日14时至明日14时,长江中下游及其以北地区先后有4~6级偏北风;内蒙古中东部、华北北部、东北地区、黄淮、江淮、江汉、江南北部和西部及青藏高原东部等地气温将下降6~8℃,其中,内蒙古中东部、华北北部、辽宁东部、吉林大部等地降温幅度可达10~12℃,局地可达14℃。

记住8个部位保暖才能到位

  今年首个寒潮来袭,全国大范围降温,冷风嗖嗖一吹,大家都在忙着加衣服了。可为何明明穿得很厚却依然很冷?那是保暖部位没找准!记住以下8个部位,保暖才能到位!

1、双脚

  脚是全身最怕冷的部位,肾和脾胃的经脉都起源于脚,由于双脚距离心脏最远,血液流经的“路程”最长,血液供应往往不足。最好每天用热水泡脚,促进周身血液循环,使全身都暖和起来。每次泡脚20分钟,水温42℃左右最佳,同时可按摩脚掌的涌泉穴,起到调理脏腑、舒通经络的作用。

2、腰部

  腰部是肾之腑,一旦觉得冷就会立刻“闹情绪”,因此,天冷时一定要穿中长外衣,不要让腰部裸露。平时可用双手搓腰:两手对搓发热后,紧按腰眼处,每天早晚各一次,每次做50~遍,对腰部保暖很有好处。

3、头部

  头部还是最不善于留住热量的部位,一旦受到寒邪侵袭,易引发感冒、鼻炎、头痛、牙痛、三叉神经痛等。天越冷越要给头部保暖,冬季外出一定要戴帽子,最好是能盖住前额的。头部出汗后不要立刻摘下帽子,应先到室内慢慢消汗,避免冷风直吹。此外,每天清晨梳头百余次,使头皮微热,有利于头部经络气血通畅。

4、脖子

  颈部是人体的“要塞”,也是心脑血管的必经之路,这使它格外娇贵,一旦受寒,颈椎病、咽炎等病就会接踵而来。因此冬天最好穿立领装,尤其是老人,外出一定要戴围巾,对预防高血压、心血管病有好处。

5、膝部

  膝部受凉可导致关节局部肌肉和血管收缩,引起关节疼痛。保护膝关节的关键是保暖防寒,戴上护膝,或选择膝部加厚的毛裤,注意运动不要过量。除了冬季,雨雪天、夏天空调房中也都不能让膝关节受凉、受潮。

6、耳朵

  耳朵体积小,接触空气的面积大,热量很容易散发。外加耳朵皮肤薄,耳廓缺少皮下脂肪的保护,极易长冻疮。因此外出一定要给它们“穿上”保暖外衣,可以戴上耳包,或用宽大的帽子、围巾遮住耳朵。从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可以迅速用手搓一下耳朵,让其快速回暖。

7、鼻子

  鼻黏膜一旦接触冷空气,会导致黏液分泌减少,鼻子的“屏风”作用就变差,从而导致病菌进入肺内,增加呼吸道感染的几率。天冷时,可每天按摩鼻翼,两手拇指外侧相互搓热后,沿鼻梁、鼻翼上下按摩30下。早起前、晚睡前各做1次,可增强鼻部血液循环,提高耐寒能力。

8、背部

  背部保暖同样不容忽视。冬天最好加穿一件棉背心或毛背心,在天气好的时候,也别忘了给后背晒个“日光浴”,热流会让全身舒服。

天冷了,五大保暖误区你有吗?

  五大误区:喝酒御寒、吃火锅保暖、一个取暖贴贴一天、电热毯通宵开、出门必戴口罩。

  天气越来越冷,人们为了保暖也真是挺拼的。可是你知道吗?原来很多人“想当然”的保暖招数其实是误区。

喝酒能御寒?酒后会更冷!

  天冷了,来喝点儿酒暖和暖和吧!很多人都认为喝酒可以御寒,可这其实是一个误区。

  人喝酒后会心跳加快,血流循环加速,从而加速了热量的散发,将体内的热量快速运送到皮肤表面。这就使得人的全身有一种热乎乎的感觉。另外,酒精的麻醉作用也使得人体对冷的感觉大为降低。

  然而这种温暖是暂时的,也并非是酒产生了热量。相反,其实是消耗了体内更多的热量。当体内热量产生速度不及散失的速度后,人就会感觉冷起来。

吃火锅保暖?并非人人合适!

  冬天,大家都喜欢吃热气腾腾的火锅。但专家建议,体质强壮的人并不适宜吃火锅,四肢怕冷的人群则比较适宜。

  需要注意的是,火锅往往与三类疾病“结伴而来”。一是由于食物温度太高,容易导致口腔疾病,如口腔溃疡等。二是容易引起消化道疾病。食物未熟透或不干净会引起急性胃肠炎;寄生虫会引起肝胆管道感染;高蛋白会引起肠易激惹综合征。三是因为火锅中的高嘌呤而容易引起痛风。

一个取暖贴贴一天?小心低温烫伤!

  寒冷天气,尤其在没有暖气的南方,很多人都喜欢随身贴一个取暖贴取暖。可你知道吗?长时间贴在同一个位置很可能会造成低温烫伤。

  取暖贴由于含有铁粉、活性炭等原料,在揭开包装遇到空气后就开始发热,能保持51℃-60℃约12小时。尽管取暖贴的温度看上去并不算高,但长时间接触高于体温的物体是会造成对皮肤的伤害。

  专家表示,低温烫伤最大的危险就是人体一般不会有太过明显的疼痛,但皮肤会慢慢出现红肿、水泡、脱皮的现象,如果处理不及时,还可能发生溃烂,而损伤程度根据个人的耐受能力有所不同。

  就算不造成低温烫伤,也很容易致使该部位的皮肤过于干燥,容易发生过敏、瘙痒等皮肤问题。皮肤热敏感度低的人群,如老人、糖尿病患者等不宜使用。儿童、孕妇以及计划怀孕的女性都最好不要使用。

电热毯通宵开?皮肤会干燥瘙痒!

  除了取暖贴,电热毯被喻为另一种“取暖神器”,很多人通宵都开着电热毯。这么做是暖和了,可这样真的好吗?

  人体的皮脂分泌在冬天本来就不旺盛,如果长时间开着电热毯加温,会使皮肤水分的蒸发增加,导致皮肤更加干燥,容易发生瘙痒甚至过敏等皮肤问题。特别是晚上睡着时候较少翻身,长期接触热源的背部、臀部等位置还容易出现皮疹。

  此外,通宵长时间使用电热毯同样也有低温烫伤的危险。如果一定要用电热毯,不要整晚通电,睡前通电加热使被窝暖和后,最好关掉电源;过敏体质者最好在电热毯上垫一层纯棉被褥,尽量避免直接接触皮肤;使用电热毯保暖,应该注意多补充水分,并涂抹保湿润肤霜。老人小孩应慎用电热毯。

出门必戴口罩?反而降低应激能力!

  寒冷天气,很多人认为戴口罩可防寒。其实在寒冷、风大的情况下,过敏性鼻炎等冷空气敏感的人群,可以戴口罩出门,其他人群则大可不必。

  鼻黏膜里有丰富的血管和海绵状组织,血液循环十分旺盛,对吸入的冷空气有加温作用。

  如果老戴着口罩,会导致鼻腔应激能力下降,因而更容易感冒;其次,口罩阻隔二氧化碳散发及氧气进入,容易使人疲倦;第三,细菌很容易黏附在口罩上被吸入人体。

  专家提醒,尤其是孩子,如果老戴口罩,除了应激能力会下降,氧气的不足还会影响大脑神经的发育。除非带孩子到人口密集的地方,平常出门最好不要戴口罩。

来源/中央气象台生命时报广州日报

本期监制/宣明栋主编/李浙编辑/吕小品、黄元

喜欢本文↓↓↓这里点赞 

赞赏

长按


转载请注明:http://www.fdghi.com/yfzl/1220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