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神经痛 > 饮食调养

穴位注射加针灸治疗枕大神经痛120例

穴位注射加针灸治疗枕大神经痛例

枕大神经痛是指后枕部枕大神经分布区的疼痛,是针灸门诊常见病,约占头痛就诊人数5%。常见原因有颈椎疾病、寰枕部先天畸形、枕部损伤、椎管内病变、感染或中毒性神经炎(流感、风湿病、糖尿病、酒精等中毒继发症状)等。笔者自年以来,采用穴位注射加针灸治疗本病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例均为门诊收治的病例,男46例,女74例;年龄26~54岁,平均40岁;病程2~90天。单侧痛例,双侧痛18例。

2治疗方法

2.1穴位注射

取穴:风池,枕骨粗隆与乳突连线的内1/3处(取患侧,若双侧痛则双侧同取)。用药:2%利多卡因注射液2ml、地塞米松注射液5mg、维生素Bmg、维生素B.1mg、当归注射液2ml。上药混装10ml注射器6号针头内备用。方法:患者取低头伏案位,风池穴处严格皮肤消毒后,即可进针,针微下向鼻尖方向斜刺0.5~1寸,当针进入枕大神经处时,患者诉有后头部放射感,稍退针回抽无血即可将上药注入。3日1次,一般1~3次临床可治愈。

2.2针灸治疗

穴位注射后休息30分钟或隔日后进行。

主穴:风池、天柱、脑空、玉枕,配穴:外关、后溪,均取患侧,若双侧痛则双侧同取。操作方法:双侧痛患者取低头伏案位,单侧痛患者取侧卧位(患侧在上)。选准穴位,常规消毒。首选风池穴进针,针尖微向下鼻尖方向斜刺0.8~1.2寸,提插捻转,使病人得气有麻胀感并向上传导达后枕部。次针脑空穴,先直刺2~3分,后针尖向下沿皮透刺风池穴,再次针玉枕穴向下平刺透向天柱穴,最后握拳取后溪,直刺取外关,捻转得气后接G电疗仪,使用疏密波,留针30分钟,每日1次,7天为一疗程。

3治疗效果

3.1疗效标准

痊愈:头痛消失,风池穴压痛阴性,颈部活动正常;显效:头痛明显减轻,风池穴轻度压痛,颈部活动稍受限;无效:症状、体征、功能无改善。

3.2治疗结果

本组例,痊愈例,占85.0%;显效15例,占12.5%;无效3例,占2.5%。

4体会

枕大神经起自第二颈神经后支,于风池穴由深层组织浅出,分布后枕部。多由感染或中毒性神经炎、颈椎病、枕部损伤等因素刺激、压迫枕大神经,继发神经炎性改变,引起枕大神经分布区疼痛。此属中医“头痛”“枕后痛”范畴。太阳主一身之表,其经脉自脑后上行巅顶循项背;少阳经脉布枕后部及两侧,循行于项部,且风池穴归属少阳经,故“枕后痛”责在太阳、少阳二经。多由外感六淫或先天不足、或外伤跌仆等导致太阳、少阳经络血脉闭而不通,逆而不顺所致。治疗采取循经取穴法,首选风池穴位注射,药物直达病所。利多卡因首先阻断了神经对疼痛的传导通路,迅速止痛,激素局部给药,更充分发挥抗炎、止痛、消肿、抗毒素等作用。维生素B营养神经,促进神经修复,当归注射液活血化瘀,与上药共同作用病变组织,改善病理状态使患部气血通畅,疼痛迅速消失。由于药物的持续作用时间有限,所以注射间隔期间配合针灸以巩固治疗。遵循“经络所过,主治所及”的原则,近取太阳、少阳二经之病部穴位风池、天柱、脑空、玉枕与本经远道穴外关、后溪相配以疏通太阳、少阳经络之气,通则不痛。穴位注射与针灸合用,充分发挥针、药、穴协同作用,既增强与延续了穴位的治疗效能,又使药物直接作用病变部位,以期在局部最大限度地发挥药物的治疗作用,明显缩短了疗程,提高了临床治愈率。

点击上面







































北京治白癜风哪个医院好
北京哪个医院治疗白癜风手术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fdghi.com/ystl/7151.html